塑料托盤企業物流管理競爭力體現在其工作價值,需要根據塑料托盤整車企業對物流管理范圍的界定,明確物流管理中主要矛盾和發展趨勢,剖析塑料托盤行業內具有物流供應鏈管理比較優勢的企業,通過發展其競爭優勢來實現企業價值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提升。本文描述塑料托盤企業物流競爭模型是一種強連通的概念模型,塑料托盤企業物流管理競爭力分別體現在三個競爭層面,分別稱為競爭前端一競爭效力、競爭基本面一競爭實力、競爭支撐面一競爭潛力。
競爭的前端通過顯性的競爭效力來表現,通常競爭過程中即時和短期的競爭行為主要由競爭效力決定,而競爭效力也是競爭實力和競爭潛力的一種間接釋放。目前,塑料托盤企業物流管理競爭力評價缺乏國家行業標準指導。國內合資塑料托盤企業物流管理評價主要是比照外資股東公司已有的評價指標體系,而大型自主品牌也多參照所屬集團內合資、參股塑料托盤企業物流管理指標進行評價。由于塑料托盤物流管理指標中量大、數據繁多,以及部分數據含義獲取的實際情況,本文選取國內5家主流合資塑料托盤商物流管理評價指標,對獲取指標進行篩選、分離和組合等,結合競爭力三層次分類進而設定塑料托盤企業物流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塑料托盤企業物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內外部環境影響,不同的塑料托盤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和發展階段差異也較大。為了搭建有效的塑料托盤企業物流成本模型,需要對內外部環境進行條件假設。
塑料托盤市場環境相對平穩。在塑料托盤市場寬松環境下,物流成本壓力相對較輕。而遭遇塑料托盤市場環境惡劣時,企業為確保其自身盈利水平,作為重要管理費用的物流成本將被嚴格控制,甚至原有合理的成本結構也會受到擠壓而扭曲。因此在本文分析的塑料托盤企業物流成本構成模型時,設定塑料托盤市場環境相對平穩,塑料托盤企業物流成本結構相對穩定,不會因市場環境大幅變動而產生結構性變化。塑料托盤產銷相對平衡。塑料托盤物流屬于高度計劃性的組織行為活動,物流柔性體現在物流模式的多樣化和信息傳遞的及時性,但絕不是物流計劃的隨機變動。通過平穩的物流計劃和滿足物流最小經濟規模運作條件下,使實現塑料托盤物流成本結構合理成為可能。塑料托盤生產和銷售計劃相對平衡,為塑料托盤物流合理組織提供重要前提保證。基于以上兩個前提假設,對塑料托盤物流供應鏈成本結構進行分解。
首先,塑料托盤物流供應鏈包括零件訂購、調達物流、生產物流、整車物流、售后物流、保稅物流、資材物流等從生產物料組織到產品最終交付客戶的七個環節。可按照塑料托盤物流特點將整體物流供應鏈簡化為采購物流、生產物流、整車物流、售后物流這四大項目。將上述物流項目引入到希爾英2004年提出的供應鏈成本管理模型中,就得到了本文塑料托盤企業物流成本構成模型。塑料托盤企業物流總成本由采購物流項目成本、生產物流項目成本、整車物流項目成本、售后物流項目成本組成,每個項目的成本又可以分為直接成本、作業成本、交易成本三個成本。在現有塑料托盤產業背景和塑料托盤物流行業環境下,每個成本成分的數額又都會受到效力、實力、潛力的競爭維度的因素影響,這樣就形成了三個維度相互交叉,共同決定塑料托盤企業物流總成本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