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7/4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從中得出幾個結論。第一個結論:大部分情況是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危機;第二個結論:金融危機越來越頻繁;第三個結論:金融危機的起因主要表現在匯率、股市、信貸、房地產等方面;第四個結論:日本、美國的房地產泡沫、歐債危機、美債危機、次貸危機、量化寬松等都源自濫用金融手段。如此一來,我們自然聯想到以下幾個規律:一是一個國家金融危機的發生大都是因為想從金融領域打開缺口,想通過金融手段解決經濟問題,結果事與愿違,越搞越亂;二是當一個國家經濟出現問題時,利用金融途徑解決猶如給病人吃猛藥,或者說是治標不治本;三是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越來越頻繁,其根本原因之一是“產能過剩”、“游資作祟”。制造能力過強、商品銷售壓力過大,經濟發展停滯。于是便以操縱匯率、股票、貸款、保險、房地產業等手段維持虛假繁榮,諸如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先生早些年的做法,結果導致從房地產領域爆發的金融危機,可以說這是一個典型例子。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資本積累幾十年,上百年,尤其是美國,可以隨便開動印鈔機。大量、超量的游資,一直在全世界窺視市場,尋求機會。游資持有者們有實力、有辦法、有條件在他們認為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國家弄鬼發威,游資竄到哪里哪里就刮龍卷風。近年來,我國也出現了類似現象。銀行、地下錢莊、非法集資者利用手里的資金,花樣翻新地攫取剩余價值,影響正常經濟秩序和實體經濟發展。
實際上,由于生產力和科技的進步,自上世紀80年代起,商品結構性產能過剩矛盾顯現,以日本、韓國為例,這兩個國家的汽車生產能力超出本國消費能力的5~10倍之多,過剩的汽車全部要出口國外。我國80年代從日本進口了大量的汽車,那時日本的日子比較好過,但現在我國的汽車也開始飽和并出口,日本和韓國的日子還能好過嗎?!中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為何近些年倍受青睞?其原因之一是這些國家在全球性產能過剩時代是最有潛力、最有傾銷商品可能性的市場。
就是說,當今世界經濟的主要矛盾是商品的供求平衡和物流發展滯后。解決好市場供求平衡和物流問題才是根本途徑,不注重實體經濟調控、不認真對待物流,妄圖利用金融手段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和全球經濟矛盾問題,只能“按下葫蘆起了瓢”。而且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發生的次數恐將更加頻繁。這就是當下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癥結所在。
那么,上述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癥結與托盤的科學定位有什么聯系呢?表面看來毫不相干。然而,我們應該想到,國內外經濟的正確發展方向是,一方面要調整好實體經濟和國際市場供求關系,提升物流水平,另一方面要在解決好物流和“節約”上下功夫。所謂在“節約”上下功夫,是指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節能減排和循環再生。節約的概念主要表現在,節約能源、節約資源、節約人力、節約時間、節約成本等。要達此目的,需要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加強物流管理,如把庫存商品控制得最低、把運輸配送的距離控制得最短、把裝卸搬運作業量控制得最小、把商品從離開生產線直到消費者手里所花費的成本控制得最少。這樣,社會資源合理利用、經濟質量提升問題才能解決好。
我國目前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時間還不長,粗放經營管理還很普遍,物流落后狀態一時難以改變。許多企業,包括大型企業還把注意力放在行政性支持、資產重組、包裝上市、資本運作上,即便重視市場,也是將重點放在外部因素上,如擴大銷售、上調價格、培育人脈等方面,而并非在強化企業自身和提升物流水平上下功夫。當然,近幾年的人工費升高、人力資源保障性下降因素,促使部分企業開始重視用機械化代替人工,托盤的利用明顯擴大,用量明顯增加,托盤發展開始引起關注,托盤行業呈現如火如荼發展景象。